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单位 | 电子邮箱 | 研究方向 |
1 | 何国威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杰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hgw@lnm.imech.ac.cn | 湍流理论和数值模拟,湍流噪声,仿生推进 |
2 | 洪友士 | “杰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hongys@imech.ac.cn | 材料力学性能,结构力学 |
3 | 龙勉 | “杰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mlong@imech.ac.cn | 细胞-亚细胞-分子生物力学;力学-化学-生物学耦合 |
4 | 戴兰宏 | “杰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lhdai@lnm.imech.ac.cn | 冲击动力学;非晶合金/金属玻璃变形与断裂;微纳尺度力学 |
5 | 赵亚溥 | “杰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yzhao@imech.ac.cn | 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纳微系统力学;仿生力学 |
6 | 魏宇杰 | “杰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yujie_wei@lnm.imech.ac.cn | 材料力学,不同尺度下材料变形机理,计算固体力学 |
7 | 刘秋生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liu@imech.ac.cn | 流体力学,流动稳定性,空间流体管理与相变传热,微重力流体 |
8 | 姜宗林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zljiang@imech.ac.cn | 高温气体流动,激波与爆轰物理,高超声速气动力/热 |
9 | 杨国伟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gwyang@imech.ac.cn | 气动弹性、优化设计、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10 | 李凯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likai@imech.ac.cn | 微重力流体物理,晶体生长中的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和实验流体力学 |
11 | 孙泉华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qsun@imech.ac.cn | 稀薄气体流动,高温气体流动数值模拟 |
12 | 申义庆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yqshen@imech.ac.cn | 计算流体力学 |
13 | 苏业旺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yewangsu@imech.ac.cn | 柔性电器器件、生物力学、页岩气开发中的力学问题 |
14 | 陈启生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qschen@imech.ac.cn | 计算流体力学,计算传热学,计算声学,微重力流体,SiC晶体生长及过程模型化 |
15 | 连欢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hlian@imech.ac.cn | 动力推进装置燃烧与流动动态过程 |
16 | 王展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zwang@imech.ac.cn | 非线性波动理论、水动力学、大气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
17 | 蒋敏强 | “优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mqjiang@imech.ac.cn | 弹塑性力学、非晶固体力学、非晶物理 |
18 | 袁福平 | “优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fpyuan@lnm.imech.ac.cn | 金属材料的强韧化、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 |
19 | 袁泉子 | “优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yuanquanzi@lnm.imech.ac.cn | 微纳米力学、表面与界面力学、物理力学 |
20 | 高福平 | “杰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fpgao@imech.ac.cn | 海洋工程力学 |
21 | 杨晓雷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xyang@imech.ac.cn | 复杂湍流的模拟方法,机理与理论;复杂湍流的低阶模型;复杂湍流系统的大涡模拟优化方法 |
22 | 王士召 | “优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wangsz@lnm.imech.ac.cn | 湍流模拟方法与模型、流致噪声和仿生推进 |
23 | 晋国栋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gdjin@lnm.imech.ac.cn | (1)多相湍流的理论与大涡模拟方法;(2)基于机器学习的湍流建模方法。 |
24 | 刘小明 | “优青”,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xiaomingliu@lnm.imech.ac.cn | 宏微观粗糙表面的接触摩擦行为及其性特征,这既是固体力学的前沿发展领域之一,又是国家高铁、核电等众多领域面临的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其关键科学问题是建立微观下依赖于离散位错与塑性应变梯度的小尺度行为与宏观接触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 |
25 | 关东石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dsguan@imech.ac.cn | 微纳尺度流体力学;浸润和界面现象; 软物质物理与力学;细胞组织等生命物质力学; 生物相分离与相变;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微纳米力学 |
26 | 杨子轩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yangzx@imech.ac.cn | 研究领域是流体力学 方向包括:湍流;两相流;海上风浪模拟方法及在海洋环境、军事中的应用;基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的流体力学研究 |
27 | 王云江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yjwang@imech.ac.cn | 计算材料力学;无序物质变形物理;材料基因工程 |
28 | 王一伟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wangyw@imech.ac.cn | 跨介质高速水动力学、流体力学智能模拟 |
29 | 孙成奇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scq@lnm.imech.ac.cn | 先进材料的疲劳与破坏,工程结构寿命预测,机器学习与大数据 |
30 | 徐升华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xush@imech.ac.cn | 软物质力学、微纳尺度组装、微重力复杂流体。 |
31 | 张吟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zhangyin@lnm.imech.ac.cn | 振动(反问题),MEMS/NEMS, 接触力学,表/界面效应 |
32 | 崔凯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kcui@imech.ac.cn | 以空天飞机和高超声速飞机为主要应用背景,主要围绕新一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布局设计,开展新概念设计和多学科优化研究,研究方向涵盖创新型气动布局、宽速域/宽空域条件下的流动特性空气动力学性能、多学科/多目标优化方法和应用。研究工具包括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等。 |
33 | 胡宗民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huzm@imech.ac.cn | 化学反应流体力学、高超声速飞行模拟与验证 |
34 | 李飞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lifei@imech.ac.cn | 高超声速飞行的光电特性,先进推进技术,光谱测试方法 |
35 | 许晶禹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xujingyu@imech.ac.cn | 超常环境下多相流体力学、多相混合物流变学、以及油气储运理论与技术等 |
36 | 鲁晓兵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xblu@imech. ac. cn | 海洋工程,非常规油气开发(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油气);山地灾害; |
37 | 王双峰 | 研究员 | 力学研究所 | sfwang@imech.ac.cn | 燃烧能源的基础与应用 |
38 | 倪明玖 | “杰青”、教授 | 工程科学学院 | mjni@ucas.ac.cn | 流体力学、核聚变技术 |
39 | 姚朝晖 | 教授 | 工程科学学院 | yaozh@ucas.ac.cn | 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40 | 金红光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hgjin@mail.etp.ac.cn | 先进动力装置与总能系统 |
41 | 朱俊强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zhujq@iet.cn | 内流气动热力学 |
42 | 陈海生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chen_hs@iet.cn | 压缩空气储能、液态空气储能、微小尺度流动与传热、能源转化的过程强化 |
43 | 张明明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mmzhang@iet.cn | 风力发电 |
44 | 王海刚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wanghaigang@iet.cn | 多相流实验测量和数值计算 |
45 | 雷福林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leifulin@iet.cn | 燃气轮机燃烧室、煤气化、多相流、燃料清洁转化过程 |
46 | 张航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zhanghang@iet.cn | 先进材料热物性,微纳尺度的声子、电子输运,材料修饰及性能优化 |
47 | 卢新根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luxg@iet.cn | 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学 |
48 | 郝勇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haoyong@iet.cn | 太阳能热化学储能、纳米陶瓷、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高温金属薄膜 |
49 | 姜玉雁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yyjiang@iet.cn | 微尺度相变传热及强化技术、大型多相流数值计算及软件开发、高效余热利用和过程节能技术 |
50 | 田振玉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tianzhenyu@iet.cn | 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燃烧诊断技术、燃烧动力学模拟、催化燃烧和化学气相沉积 |
51 | 张燕峰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zhangyf@iet.cn | 内流气动热力学 |
52 | 马晓平 | 研究员、实验室主任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maxiaoping@iet.cn | 无人机系统总体、飞行器总体及结构设计、发射回收、系统飞行试验 |
53 | 肖波 | 研究员、实验室主任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xiaobo@iet.cn | 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可靠性及研发管理;燃气轮机中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及应用;以燃气轮机为核心的能源动力系统总体设计和综合集成 |
54 | 吕清刚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qglu@iet.cn | 煤清洁燃烧,煤的热解气化,多种燃料燃烧和综合利用 |
55 | 那永洁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nayongjie@iet.cn | 燃烧学 |
56 | 聂超群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ncq@iet.cn | 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 |
57 | 淮秀兰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hxl@iet.cn | 微尺度传热传质、先进高效光电子与微电子元器件热管理、强化传热与高效节能 |
58 | 刘建军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jjl@iet.cn | 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透平传热学和冷却 |
59 | 张士杰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zhangsj@iet.cn | 先进动力装置与总能系统 |
60 | 张宏武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zhw@iet.cn | 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 |
61 | 徐纲 | 研究员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xug@iet.cn | 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燃烧室 |
62 | 周远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zhouyuan@mail.ipc.ac.cn | 低温制冷机,主要是脉冲管制冷机、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低温系统,涉及大科学工程中低温系统的设计、制作及调试等;涉及低温制冷系统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如气体交变流动中的质、动量、能量的传递过程;其他新型制冷方法的探索。 |
63 | 罗二仓 | “杰青”,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ecluo@mail.ipc.ac.cn | 1.热声发动机/制冷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2.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及其应用研究;3.固体制冷技术研究研究 |
64 | 刘静 | “杰青”,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jliu@mail.ipc.ac.cn | 芯片冷却与强化传热技术、生物传热传质学(低温生物医学、肿瘤热疗物理学)、微/纳尺度传热学与流体技术、室温金属流体印刷电子学、先进能量捕获与发电技术、生物医学技术与仪器 |
65 | 梁惊涛 | “杰青”,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jtliang@mail.ipc.ac.cn | 主要研究领域 1、脉冲管制冷技术,包括脉冲管制冷机的内部工作过程、脉冲管制冷机实用化的关键技术、多级深低温和超高频微型化等脉冲管制冷前沿技术等方面。 2、低温流动与传热技术,包括低温回路热管、低温系统热设计与分析等。 3、低温制冷新原理与新技术。 |
66 | 沈俊 | “杰青”,”优青“,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jshen@mail.ipc.ac.cn | 1.磁制冷材料及应用2.新型复合制冷机的应用 |
67 | 杨鲁伟 | 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lwyang2002@mail.ipc.ac.cn | 1、低温制冷技术研究,主要是脉冲管制冷,包括机理分析、新流程探索、系统性能优化研究 2、低温热管等低温流动与传热关键技术研究 3、新型换热器技术研究 4、热工水力研究 5、太阳能热泵干燥技术 6、工业热泵蒸发器技术 |
68 | 伍继浩 | 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wujihao@mail.ipc.ac.cn | 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的集成与关键技术开发、致密能源低温容器的综合优化,低温燃料贮存系统的热安全性和实用性研究 |
69 | 桂林 | 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lingui@mail.ipc.ac.cn | 微流控芯片技术,液态金属在生物芯片中的应用,微传感器,微流体器械,微生物芯片热设计,微观温度测量等。 |
70 | 李青 | 财政部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liqing@mail.ipc.ac.cn | 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综合集成技术和动态耦合匹配的研究 |
71 | 李来风 | 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lfli@mail.ipc.ac.cn | 应用超导低温绝缘材料,负热膨胀材料,热电材料;超导磁分离技术;材料低温力学、热学性能研究;聚变磁体相关技术;低温工程; |
72 | 公茂琼 | 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gongmq@mail.ipc.ac.cn | 1、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及其应用研究;2、工质热物性、两相传热及流动研究;3、撬装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液化技术及成套装置研究;4、磁制冷技术研究; |
73 | 戴巍 | 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cryodw@qq.com | 制冷与低温系统热声系统流动测量与显示 |
74 | 田长青 | 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chqtian@mail.ipc.ac.cn | 1.制冷系统动态学 2.微通道强化换热技术 3.人工环境保证新技术 4.汽车空调 5.热泵技术 |
75 | 洪国同 | 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gthong@mail.ipc.ac.cn | 空间低温系统集成技术:包括空间光学部件制冷、焦平面制冷、系统热分析、高效传热及热接口等 微型斯特林制冷技术 液氦温区低温靶技术 |
76 | 刘立强 | 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lqliu@mail.ipc.ac.cn | 1.大型低温系统及其应用研究2.低温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基于小型低温制冷机的低温系统研究等 |
77 | 王俊杰 | 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wangjunjie@mail.ipc.ac.cn | 材料低温改性研究、低温制冷系统及设备、空间应用大型低温阀门及关键部件的研究、低温流体的贮存、传输和控制研究 |
78 | 龚领会 | 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lhgong@mail.ipc.ac.cn | 1、氦温区G-M制冷机研究和应用;2、氦压缩机研究及研制; 3、新型低温制冷循环和方法探索;4、低温系统研究与设计(超导应用、环境模拟、低温精馏) |
79 | 蔡京辉 | 研究员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jhcai@mail.ipc.ac.cn | 1、空间/地面小型机械制冷机; 2、低温交变流动传热学; 3、特种压缩机制造; 4、低温材料疲劳研究; 5、空间制冷机可靠性研究 |
80 | 肖立业 | “杰青”,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xiao@mail.iee.ac.cn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81 | 王志峰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zhifeng@vip.sina.com |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
82 | 徐菊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xuju@mail.iee.ac.cn | 能源与电工新材料、热电材料与器件 |
83 | 刘向鑫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shinelu@mail.iee.ac.cn | 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电池 |
84 | 张国民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gmzhang@mail.iee.ac.cn | 超导应用技术 |
85 | 王文静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wangwj@mail.iee.ac.cn | 晶体硅太阳电池 薄膜硅太阳电池 异质结太阳电池 太阳电池应用 |
86 | 高召顺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gaozs@mail.iee.ac.cn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工材料 |
87 | 韩立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lihan@mail.iee.ac.cn | 电工理论新技术、微纳加工与检测 |
88 | 彭爱武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pengyan@mail.iee.ac.cn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磁流体能量转换技术及其应用 |
89 | 阮琳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rosaline@mail.iee.ac.cn | 电机与电器 |
90 | 古宏伟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guhw@mail.iee.ac.cn | 能源与电工新材料 |
91 | 王凯 | “优青”,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wangkai@mail.iee.ac.cn | 能源与电工新材料 |
92 | 丁发柱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dingfazhu@mail.iee.ac.cn | 能源与电工新材料 |
93 | 李鑫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drlixin@mail.iee.ac.cn |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
94 | 赵雷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zhaolei@mail.iee.ac.cn | 太阳电池 |
95 | 陈永翀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ycchen@mail.iee.ac.cn | 储能电池技术 |
96 | 王栋樑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dongliangwang@mail.iee.ac.cn | 新型超导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
97 | 张熊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zhangxiong@mail.iee.ac.cn | 超级电容器储能器件、纳米电极材料 |
98 | 白凤武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baifw@mail.iee.ac.cn | 太阳能光伏、太阳热利用 |
99 | 张现平 | 研究员 | 电工研究所 | zxp@mail.iee.ac.cn | 能源与电工新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