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教师风采

新闻中心

    • 国科大本科教学委员会暨督导组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国科大本科教学委员会暨督导组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023年2月2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教学委员会暨教学督导组工作会议在我校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一6教室举行。学校本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向涛院士,本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杨国强副校长、陈熙霖所长,本科教学委员会顾问席南华院士出席会议,会议由本科部部长燕敦验教授主持。 会议合影 会议首先由杨国强副校长做开会致辞。杨校长向本科各教学单位一年来为学校本科教育尽心尽力的工作表示感谢。杨校长特别提到学校将于今年3月27日- 30日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希望本科各院系在评估专家进校前要做好准备,争取高质量完成合格评估工作。 本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杨国强副校长做开会致辞 本科部副部长丁云云回顾了2022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展,介绍了合格评估专家入校的日程安排、考察形式和考察内容,对本科各院系迎评的重点工作和常见问题等进行了简要说明。 本科部副部长丁云云汇报本科工作 会上,学校本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向涛院士、顾问席南华院士为2022年度新增补的校级督导专家颁发聘书。本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杨国强副校长、副主任陈熙霖所长为物理科学学院、化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颁发2022年度科研实践优秀组织奖和优秀个人奖。 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增补成员聘任仪式(一) 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增补成员聘任仪式(二) 2022年度科研实践优秀组织奖颁奖仪式 2022年度科研实践优秀个人奖颁奖仪式 在教学经验分享环节,数学科学学院曹礼群教授分享了《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心得。曹礼群教授从学校定位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了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的诸多创新举措。 数学科学学院曹礼群教授分享教学经验 资源与环境学院张文忠教授从提高学生兴趣、突出基本理论与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调动学生主动性、关注学科前沿五个方面分享了《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做法。 资源与环境学院张文忠教授分享教学经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科教授以《“一课三室”助力拔尖人才培养—以计算机系统与芯片方向为例》为题分享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做法。此外张科教授分享了该门课程的优秀学生代表在学术研究、社区服务、志愿服务中的优异表现。 计算机与技术学院张科教授分享教学经验 会上,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督导专家陈熙霖教授、洪友士教授和籍顺心教授分别发言,分享了在开展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中的思考和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督导专家陈熙霖教授分享督导工作经验 督导专家洪友士教授分享督导工作经验 督导专家籍顺心教授分享督导工作经验 研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如何做好合格评估迎评工作”展开热烈讨论。 与会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交流 会上,本科教学委员会顾问席南华院士表示国科大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是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校,在合格评估专家入校考察阶段,要注重体现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席院士表示对国科大的合格评估充满信心。 席南华院士讲话 最后,学校本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向涛院士发表了总结讲话。向涛院士先是对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授课教师和督导专家的辛苦付出表达了感谢。他指出,学校致力于培养科技领军人才,要依托全院资源办好本科,将前沿科学知识引入课堂。本科授课教师要加强教学理念创新,积极思考和应对chatGPT等新技术对教育的冲击,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向院士强调,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2023年一项重要的工作。希望本科各院系积极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项评建工作,认真学习《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应知应会手册》等材料,统一思想,推动合格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校本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向涛院士做总结讲话  
      [02/28]
    • 行走京华大地,感悟创新发展   ——本科部组织学生赴怀柔科学城开展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行走京华大地,感悟创新发展 ——本科部组织学生赴怀柔科学城开展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为引领本科生塑造创新精神、实践意识,2023年3月2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组织部分本科生赴怀柔科学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怀柔科学城规划馆并参加科学城规划与研究院众创空间座谈会。   3月25日上午九点半,在本科部辅导员陈思、陈慧敏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实践的本科生乘坐大巴到达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怀柔科学城规划馆讲解员刘奕彤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怀柔科学城规划馆并对怀柔科学城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建设现状、未来展望做了详细的介绍。怀柔科学城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以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为战略目标,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对标日本筑波科学城等世界著名科学城,其任务集中体现为五个“一批”:建设一批国家基础设施和研发平台、吸引一批顶尖科学家与领军人才、集聚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与研究型大学、开展一批基础研究前沿交叉院、产出一批世界顶尖级的科研成果。科学城秉承“一芯聚核、怀密联动、一带润城、林田交融”的空间布局思路,努力打造基础研究的新高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地、生态宜居的创新示范区,其中,“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理念,打破传统的空间壁垒,形成功能复合的空间格局,为多学科、各平台的交叉融合、开放共享提供保障。目前,围绕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智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等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五大科学方向,科学城已经拥有已建成或在建五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5个科技研发平台,其中北京市与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建交叉研究平台13个,中国科学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11个,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设施平台集群。其中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JF-12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等装置平台已经投入使用,为冬奥气象模拟、气体动力学前沿问题探索做出了独特贡献,提升了我国的外交话语权。刘奕彤老师还提到,怀柔科学城获得了北京市政府大力政策倾斜支持,欢迎同学们未来扎根怀柔科学城,为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的建设做出贡献。   之后,同学们来到怀柔科学城产业研究院参观学习。在了解了研究院非学历教育、智库建设、创新孵化的主要任务及配套设施举措之后,同学们来到会议室,聆听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创新服务处副处长胡继龙老师关于怀柔科技城历史沿革、发展目标、现阶段成果、历史意义的见解。胡继龙处长指出,目前怀柔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步形成、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引领型原创成果实现突破、“科学+城”城市形态更加完善。胡继龙处长还着重强调了怀柔科学城的建设长远来看对地区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从人口规模和结构看,科技城的建设将极大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从地区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看,科学城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高第三产业占比;从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看,科学城的建设将刺激电力设施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优化、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医疗保障升级,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特别地,胡继龙处长用张江科学城、英国哈维尔园区、日本Spring-8光源、冷泉港亚洲作类比,说明了科学城投资的长期性以及开放共享的大科学装置的落地对一个地区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及自身国际知名度的提高的重大促进作用。另外,胡继龙处长再次对同学们发出邀请,欢迎同学们毕业之后来到怀柔科学城,共建共商怀柔发展大计,共享怀柔发展成果。   最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舜博士作为科创青年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何舜博士有感于目前国内科创传播速度慢、学生科创能力不高且师生间可能出现技能的断层、资本对科创投资太散且力度太小等问题,依托怀柔科学城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资源条件,成立了中科始创公司,以成立国内首个专注于颠覆性技术的公司为目标,着力于开设短期课程、辅助导师教学,创立科研仪器数据库,打造“科创未来”演讲、形成品牌效应,促进校企合作等措施,为上述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长城脚下,雁栖湖畔,一座科学之城正在从梦想走进现实。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科学研究往往难以在短期内转换为较大的经济价值,甚至要在较长的时间做出很大的支出,需要科研工作者与行政人员长期坚持与努力,在成果没有显现、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沉心静气、久久为功。怀柔科学城优越的研究条件、光明的学术前景,激励着同学们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上下求索,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文/赵振兴 图/陈慧敏)
      [03/29]
    • 玉泉书院党支部第三党小组召开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 玉泉书院党支部第三党小组召开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2023年3月19晚8点,玉泉书院党支部第三党小组于教学楼204教室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充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和解决自身问题,为党小组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党小组组长李文毅主持会议。他首先总结了上一学年党小组的工作情况。党小组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开展专题学习;利用假期时间展开了以“返家乡”为主题的微党课视频征集活动。同时,李文毅指出了过去一个学期党小组工作中的问题:受疫情影响,上一学年的工作主要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展开,党小组成员缺乏线下交流的机会,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果。   接下来,与会党员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位党员同志依次发言,从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自我剖析。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在新的一年,要努力改正这些缺点,始终坚持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小组成员充分交流意见,共同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王芊雯谈到,自己因出国访学的时差问题,在过去一年,有时未能按时参与党小组学习。她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准时参加到党小组的活动中来。黄天羿在自我批评的环节中指出,自己一是对于部分工作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参与不够认真重视,因为学业工作繁忙所以在其他方面做得不够;二是在团结同学和人际交往方面仍然有改进余地;三是在思想觉悟方面尚且不够,还是应该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进一步提升自我。   民主评议后,与会党员共同商议讨论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全党大兴调查的号召下,引导党小组同学走出校园,去社区、企业参观考察,调研当地的党支部建设工作,学习先进党支部的工作方式,体悟党的会议精神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二是丰富活动形式,减少单一的会议研讨形式,引入知识竞赛、手工制作、微党课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三是与研究所、其他高校的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相互学习,积极交流,共同进步。   本次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大家对自身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大家群策群力,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共同规划新学期的工作。大家纷纷表示,将在新学期以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开展党小组的学习,时刻向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看齐。(文/李文毅 图/裴旻楠、李文毅)
      [03/28]
    • 【人文讲座】张丽:从广州十三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看中西国际贸易理念的不同 【人文讲座】张丽:从广州十三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看中西国际贸易理念的不同
        3月22日19:00,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6教室座无虚席,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系的张丽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目为《从广州十三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看中西国际贸易理念的不同》的人文讲座。   讲座伊始,张丽教授以几幅艺术画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从视觉上去了解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广州十三行贸易政策和官商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广州十三行同是16-18世纪欧亚贸易大规模扩张的产物,二者虽然同为贸易垄断组织,但在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和经营内容上却截然不同。中英两国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官商关系,也造就了两者不同的商业成就和命运归宿。   在讲解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历史背景时,张丽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16-18世纪的欧洲既是“仗剑经商、亦商亦盗”的海盗时代,也是追求贸易垄断的重商主义时代,军事暴力、追求垄断,争夺海上贸易航线和殖民地的时代特点尤为凸显。继英国东印度公司后,其他欧洲国家东印度贸易垄断公司也相继成立,致使角逐海上霸权的活动愈演愈烈。英国东印度公司为英国获得海外霸权和国家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崛起后也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终走向解散。   在介绍广州十三行诞生的历史背景时,张丽教授先从明朝初期的朝贡贸易、走私贸易到中日贸易,以及后期的四关设立讲起,随后,用表格的方式直观地将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成立的时间、组织结构形式、与政府和国家关系、运行机制以及经营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截然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官商关系造就了不同的经营使命。广州十三行在一定时期帮助了清政府应对海外贸易急剧扩大的巨大压力,为朝廷提供了一定的财富,但行商们一直在中外挤压下苟活,清政府只惩罚拖欠外国人的行商,而对外国人欠中国商人充耳不闻,对海外贸易权宜应对政策最后导致了行商的破产。最后,张丽教授通过时间节点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的历史使命进行了简要总结。   在互动交流环节,张丽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文/侯琬琪 图/周星辉)
      [03/28]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