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名 |
单位 |
研究方向 |
简介地址 |
1 |
贺泓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催化和非均相大气化学 |
http://sourcedb.rcees.cas.cn/zw/zjrck/jcqn/200906/t20090612_1038215.html |
2 |
江桂斌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分析化学与毒理 |
http://sourcedb.rcees.cas.cn/zw/zjrck/jcqn/200906/t20090612_1038265.html |
3 |
刘倩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 |
http://sourcedb.rcees.cas.cn/zw/zjrck/200906/t20090612_1038217.html |
4 |
汪海林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高灵敏分析仪器研制、生物分离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与环境污染物的DNA损伤与修复研究 |
http://sourcedb.rcees.cas.cn/zw/zjrck/200906/t20090612_1038217.html |
5 |
李增喜 |
化学工程学院 |
工业催化、清洁工艺、绿色技术 |
http://people.ucas.ac.cn/~lizengxi |
6 |
陈波珍 |
化学科学学院 |
计算化学与分子设计 |
http://people.ucas.ac.cn/~chenbzh |
7 |
陈祥雨 |
化学科学学院 |
不对称催化,小分子催化,金属有机,自由基化学 |
|
8 |
楚甲祥 |
化学科学学院 |
金属有机配合物化学 |
http://people.ucas.edu.cn/~chujiaxiang |
9 |
李向军 |
化学科学学院 |
基于先进材料(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等)的分子识别、检测及手性分离; 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与DNA、蛋白质相互作用 |
|
10 |
倪振杰 |
化学科学学院 |
有机光电材料合成 |
http://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nizhenjie |
11 |
彭谦 |
化学科学学院 |
发展复杂分子体系的激发态结构和动力学的理论计算方法和软件开发; |
|
12 |
宋锐 |
化学科学学院 |
与高分子结晶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聚偏氟乙烯(PVDF), 聚乳酸(PLA)和结晶性嵌段聚合物等。研究手段包括:偏光显微镜+热台,DSC, 红外,同步辐射(广角和小角X-光联用技术,掠入射广角和小角散射)等;功能型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包括贵金属纳米粒子、石墨烯和纳米碳管等纳米杂化体系在环境修复、新型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生物高分子及杂化体系的应用:包括以壳聚糖和纤维素纳米晶组成的、新型复合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
|
13 |
田志远 |
化学科学学院 |
光化学,光学活性材料的设计构建及其在生物探测(生理性功能组份探测)、肿瘤诊断(肿瘤标志物探测)与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光热治疗、光控化疗、多模态协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
http://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zytian |
14 |
汪志祥 |
化学科学学院 |
含过渡金属或不含过渡金属催化机理的理论计算研究;量化计算从头设计催化剂;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和发现新的化学成键规律;根据量子化学从头算,参数化生物分子力场 |
http://people.ucas.ac.cn/~zxwang |
15 |
王登超 |
化学科学学院 |
纳米电极/纳米孔电极基础电化学 |
|
16 |
王洋 |
化学科学学院 |
聚焦催化化学的核心问题,致力在新型催化剂结构方向取得突破,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和高分子合成中,期望发展新型、高效、绿色的化学转化反应。 |
|
17 |
张凤娇 |
化学科学学院 |
有机生物电子材料与器件制备与应用 |
http://people.ucas.edu.cn/~fjiaozhang |
18 |
周克斌 |
化学科学学院 |
环境催化、新能源与环境材料 |
|
19 |
姚鑫 |
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 |
疾病标记物的传感分析 |
|
20 |
赵达 |
化学科学学院 |
有机合成,均相催化,18F-PET分子影像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
|
21 |
陈凯凯 |
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 |
纳米科学与技术、物理生物学:纳流体学、纳米孔检测和测序、DNA纳米技术、DNA数据存储等 |
https://people.ucas.ac.cn/~0074576 |
22 |
伦正言 |
化学科学学院 |
(1)新型储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如锂、钠离子电池电极及固态电解质等 |
|
23 |
张银龙 |
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 |
肿瘤脉管系统,纳米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逆转剂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yinlong_zhang |
24 |
杨吉民 |
化学科学学院 |
有机合成化学,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催化,配体及催化剂设计 |
|
25 |
孙宪虎 |
化学科学学院 |
1. 热催化和电催化剂表界面结构化学 |
https://people.ucas.edu.cn/~sunxianhu |
26 |
姜玮 |
化学科学学院 |
有机功能材料设计合成及光电器件应用、手性功能染料、手性高分子合成及性能研究 |
|
27 |
李福伟 |
化学工程学院 |
均相催化、多相催化、生物质与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精细化学品的清洁制备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fuweili |
28 |
肖家栋 |
化学工程学院 |
太阳能光(热)催化;人工光合作用;光催化材料及其成型技术;原位光谱表征 |
https://people.ucas.ac.cn/~0077666 |
29 |
王瑞琦 |
化学工程学院 |
1. 以晶体结构设计为核心的无机功能材料设计及制备探索。2. 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光电应用研究:光电转化,非线性光学等;3. 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能源应用研究:热电,储能,固态离子导体等。 |
https://people.ucas.ac.cn/~wangruiqi |
30 |
郝郑平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催化科学与纳米材料、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利用技术、大气污染化学、纳米材料的环境效益 |
http://sourcedb.rcees.cas.cn/zw/zjrck/jcqn/200906/t20090612_1038268.html |
31 |
欧阳涵 |
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 |
纳米材料与器件,生物电子学 |
|
32 |
何裕建 |
未来技术学院 |
分子手性组装、药物合成与功能表征、生命起源与化学进化 |
http://people.ucas.ac.cn/~heyujian |
33 |
齐涛 |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新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放大研究 |
http://sourcedb.ipe.cas.cn/zw/zjrc/201806/t20180605_5022076.html |
34 |
王江云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生物物理化学、合成生物学及化学生物学 |
http://www.ibp.cas.cn/sourcedb_ibp_cas/cn/ibpexport/xsszmW/201912/t20191202_5447252.html |
35 |
丁宝全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1)利用核酸纳米结构精确组装金属或半导体功能结构,研究其特殊的光、电、磁学性能;(2)利用可控组装的生物纳米结构发展新型的药物载体,研制高效、低毒、靶向、可控的抗肿瘤药物运输与释放系统 。 |
http://edu.nanoctr.cas.cn/zs/dsjs/nmxt/202102/t20210225_287653.html |
36 |
聂广军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1)纳米药物调控肿瘤微环境和药物输运;(2)膜囊泡系统在纳米材料机体代谢中的作用机制;(3)生物分子指导的功能性纳米材料设计、构筑和多层次组装机制;(4)基于纳米技术代谢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 |
http://edu.nanoctr.cas.cn/zs/dsjs/swxy/202102/t20210225_287617.html |
37 |
唐智勇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1)功能纳米材料自组装及其性质研究;(2)无机纳米粒子的手性及光学性质研究;(3)功能纳米材料在催化及能源中的应用。 |
http://edu.nanoctr.cas.cn/zs/dsjs/nmxt/202102/t20210225_287655.html |
38 |
梁兴杰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纳米医药,纳米生物技术 |
https://www.ae-info.org/ae/Member/Liang_Xing-Jie |
39 |
孙佳姝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微纳生物传感 |
https://people.ucas.ac.cn/~0030244 |
40 |
李连山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膜分离材料 |
http://nanoctr.cas.cn/sourcedb/zw/zxrck/201210/t20121010_3656607.html |
41 |
赵慎龙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有机/无机多孔纳米材料在能源催化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
https://nanoctr.cas.cn/sourcedb/zw/zxrck/202302/t20230214_6677564.html |
42 |
季天骄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药物递送与疼痛管理 |
https://nanoctr.cas.cn/sourcedb/zw/zxrck/202009/t20200908_5689196.html |
43 |
曹宇虹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细胞,生物组织与纳米材料介面的相互作用 |
http://edu.nanoctr.cas.cn/zs/dsjs/swxy/202103/t20210302_287664.html |
44 |
巩建晓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复杂纳米结构的精准控制制备、自组装和光电性质研究 |
http://edu.nanoctr.cas.cn/zs/dsjs/nmxt/202103/t20210302_287665.html |
45 |
孟幻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纳米生物界面、纳米化学生物学、纳米药物递送、纳米安全性 |
http://edu.nanoctr.cas.cn/zs/dsjs/swxy/202105/t20210510_287673.html |
46 |
卢晋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单分子荧光成像 |
https://nanoctr.cas.cn/sourcedb/zw/zxrck/202206/t20220607_6458541.html https://www.x-mol.com/groups/LuNanoscopy |
47 |
鄢勇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纳米电子学 |
https://nanoctr.cas.cn/sourcedb/zw/zxrck/201505/t20150504_4348446.html |
48 |
高玉瑞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表界面物化过程动力学模拟 |
http://www.nanoctr.cas.cn/sourcedb/zw/zxrck/202302/t20230210_6674638.html |
49 |
张礼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表面物理化学 |
http://edu.nanoctr.cas.cn/zs/dsjs/nmll/202201/t20220107_287731.html |
50 |
陈勇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太阳能光电化学转换:包括光/电催化分解水产氢和产氧、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有机反应;功能金属配合物:包括金属配合物光物理和光化学、金属配合物超分子自组装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ghxzhyhcyjzx/201209/t20120914_5262166.html |
51 |
丛欢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有机合成与方法学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1505/t20150528_5261080.html |
52 |
高云华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高灵敏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平台的研究以及新型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0904/t20090415_49470.html |
53 |
贺军辉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有机、无机和复合材料纳米结构超薄膜;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制备和研究;仿生纳米结构的构筑和性能研究;新型炭功能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材料的纳米修饰和功能化;自组装和图案化;先进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wnclyjsyjzx/200904/t20090415_49492.html |
54 |
江雷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仿生界面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面的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fsznjmclyjz/201509/t20150901_5262512.html |
55 |
李如康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光电功能晶体材料 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的探索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rgjtyjfzzx/200904/t20090415_49486.html |
56 |
李嫕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新型超分子体系的设计构筑;超分子体系中光诱导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和CO2还原;高灵敏高选择性化学传感器;新型光功能材料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ghxzhyhcyjzx/200904/t20090415_49496.html |
57 |
牛忠伟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物纳米材料;纳微结构对细胞行为的调控。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swclyyyjsyjzx/201001/t20100119_2729529.html |
58 |
佟振合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有机化学,有机光化学,超分子化学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0904/t20090415_49485.html |
59 |
王树涛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多尺度界面材料的制备;界面粘附性质调控;纳米医学与癌症检测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fsznjmclyjz/201409/t20140917_5262508.html |
60 |
王雪松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光疗药物;太阳能光电转换与光化学转化;光化学合成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ghxzhyhcyjzx/200904/t20090415_49456.html |
61 |
王鹰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有机光电薄膜的制备及表征;有机光电功能器件的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gdxxclyqjyjzx/201304/t20130417_5261991.html |
62 |
闻利平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纳米孔道膜材料;智能表界面材料; 胶体界面化学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fsznjmclyjz/201508/t20150810_5262509.html |
63 |
吴骊珠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光化学转换的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0904/t20090415_49497.html |
64 |
张丽萍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超分子体系内远程光诱导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的研究;纳米反应器中光化学反应立体选择性的研究;光化学合成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有机光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应用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0904/t20090415_49457.html |
65 |
张铁锐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功能导向的纳米材料的化学控制合成、组装及性能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0909/t20090914_2481779.html |
66 |
田野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具有纳米通道结构的仿生超浸润纳米材料,具有超双亲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fsznjmclyjz/201807/t20180712_5262505.html |
67 |
吴雨辰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仿生智能界面调控与制备;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微纳结构组装;光电功能器件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fsznjmclyjz/202007/t20200710_5623722.html |
68 |
董智超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1)3D打印制备仿生多尺度界面材料,(2)仿生液体绕流界面调控,(3)高效农药喷洒-沉积的装备及助剂。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fsznjmclyjz/202107/t20210707_6128725.html |
69 |
李翠玲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1) 纳米多孔材料限域电催化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fsznjmclyjz/202307/t20230708_6807498.html |
70 |
张飞龙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可穿戴柔性传感器;仿生智能驱动器;仿生智能粘附材料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fsznjmclyjz/202307/t20230708_6807500.html |
71 |
孟靖昕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仿生抗粘附界面材料,即针对细胞和细菌,矿物等,实现疾病诊断,抗菌,抗垢等应用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fsznjmclyjz/201907/t20190712_5341246.html |
72 |
孔祥玉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长期从事纳米限域表界面材料的构建与功能调控研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fsznjmclyjz/202207/t20220709_6473850.html |
73 |
李旭兵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聚焦人工光合成化学转换的研究,包括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还原、可见光催化有机合成以及光热催化有机转换等。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1807/t20180707_5261115.html |
74 |
施润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1. 超浸润气-固-液三相界面结构设计制备,用于高活性、高选择性光、电催化制备活性氧及CO2还原制备燃料;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2307/t20230708_6807481.html |
75 |
赵运宣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人工光固氮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2307/t20230708_6807490.html |
76 |
黄智源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聚焦光子能量转换的研究,利用半导体量子点-有机分子杂化体系,将太阳光中多个低能量光子转换为一个高能量光子(三重态湮灭上转换),或将一个高能量光子裂分为多个低能量激子(单重态裂分、多重激子效应)等,并探究其在光电转换及光化学转换中的应用。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2307/t20230708_6807462.html |
77 |
郭晓宁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致力于光化学合成的研究,包括过渡金属、有机分子光催化有机合成,以及含硼有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催化应用等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2107/t20210707_6128731.html |
78 |
叶晨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利用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和数学建模研究光化学转换体系中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光化学转换的动力学机制,开发相关的谱学和数理研究方法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2307/t20230708_6807475.html |
79 |
薛面起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1、共轭高分子结晶; |
http://ipc.cas.cn/sourcedb/cn/lhsrck/jjslhgcslyjz/201807/t20180707_5262547.html |
80 |
王健君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控冰材料 |
http://anti-icing.iccas.ac.cn/ |
81 |
李明珠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仿生微纳光学结构的构建与应用 |
|
82 |
师文生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控制生长及性能调控 |
http://www.ipc.cas.cn/sourcedb/cn/lhsrck/jcqn/200904/t20090415_49481.html |
83 |
周奇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酶催化、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等交叉领域的融合创新研究 |
https://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2407/t20240708_7214152.html |
84 |
陈广波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聚焦能量转化纳米催化材料开发,催化活性位点理性设计和调控 |
https://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2406/t20240626_7197183.html |
85 |
尚露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发展能源用光/电催化材料 |
https://ipc.cas.cn/sourcedb/cn/lhsrck/cfzghxyjzx/201807/t20180707_5261087.html |
86 |
曹宏斌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的理论、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17_6014514.html |
87 |
陈运法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纳微结构材料的制备与表面/界面调控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17_6014560.html |
88 |
葛蔚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气固、颗粒与散料、多孔介质及纳微多相系统的多尺度建模、分析、高效能计算及其工业应用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11_6012379.html |
89 |
李春山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能源高效转化,非常规化催化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17_6014571.html |
90 |
马光辉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均一高分子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在生化工程和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11_6012366.html |
91 |
孙峙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金属资源循环、产品绿色设计与材料制备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17_6014509.html |
92 |
王维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多相流、流态化工程、计算流体力学、介尺度理论与非平衡热力学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11_6012359.html |
93 |
王志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铝/硅绿色冶金与新材料、新兴能源固废循环利用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11_6012356.html |
94 |
杨超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数值并行算法与软件, 大规模科学计算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11_6012351.html |
95 |
张锁江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绿色过程研究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12_6012551.html |
96 |
张延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含能功能化材料的设计合成,目标化合物包括离子液体、硝基化合物和高氮化合物等,旨在开拓“绿色”航空航天推进剂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qncj/202106/t20210611_6082303.html |
97 |
朱庆山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流化床反应器放大规律、流态化过程强化、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纳微粉体结构调控、全陶瓷牙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12_6012553.html |
98 |
刘会洲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生化分离科学与工程应用基础研究 |
https://ipe.cas.cn/sourcedb_ipe_cas/zw/zjrc/yjy/202105/t20210520_6035048.html |
99 |
李永舫 |
化学研究所 |
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和聚合物太阳电池 |
http://liyf.iccas.ac.cn |
100 |
刘云圻 |
化学研究所 |
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包括π-共轭小分子、高分子和石墨烯,以及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
http://liuyq.iccas.ac.cn/ |
101 |
李玉良 |
化学研究所 |
以无机化学为基础的交叉科学研究 |
http://www.ic.cas.cn/jggk/zjys/201512/t20151208_4490965.html |
102 |
姚建年 |
化学研究所 |
新型光功能材料的基础和应用探索研究 |
http://jnyao.iccas.ac.cn/ |
103 |
韩布兴 |
化学研究所 |
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绿色溶剂体系化学热力学、绿色溶剂在化学反应和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
http://cit.iccas.ac.cn/yjdw/yjy/201308/t20130809_118542.html |
104 |
万立骏 |
化学研究所 |
表界面科学;电化学;纳米材料;扫描探针 |
http://mnn.iccas.ac.cn/wanlijun/ry/wljys/201305/t20130515_112078.html |
105 |
赵进才 |
化学研究所 |
有毒有机污染物光化学氧化降解新方法;环境中污染物光化学反应机理;纳米材料及纳米光催化;光催化绿色有机合成 |
http://jczhao.iccas.ac.cn/ |
106 |
俞初一 |
化学研究所 |
糖化学生物学 |
http://yucy.iccas.ac.cn/ |
107 |
王春儒 |
化学研究所 |
金属富勒烯;纳米材料和器件;生物医学应用 |
http://mnn.iccas.ac.cn/wangchunru/ |
108 |
刘利 |
化学研究所 |
不对称有机合成;环境友好介质中有机反应研究;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杂环分子的构建 |
http://lliu.iccas.ac.cn/ |
109 |
于贵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光电材料的设计及合成;有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http://yugui.iccas.ac.cn/ |
110 |
陈传峰 |
化学研究所 |
基于三蝶烯衍生新型合成主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超分子组装新方法与组装体功能;超分子凝胶与可调控软物质材料;螺旋手性的构建与应用 |
http://cchen.iccas.ac.cn/ |
111 |
刘鸣华 |
化学研究所 |
界面组装体的超分子手性研究;基于新型两亲分子的组装;生物分子的组装与功能化 ;有机凝胶与软物质材料研究 |
http://cit.iccas.ac.cn/yjdw/yjy/201308/t20130809_118541.html |
112 |
张德清 |
化学研究所 |
分子材料的电磁性能研究;新型功能p-分子的合成,原理性分子器件研究 |
http://dqzhang.iccas.ac.cn/ |
113 |
范青华 |
化学研究所 |
不对称催化;环境友好的催化反应;生物活性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功能树状分子的设计合成及组装 |
http://fanqh.iccas.ac.cn/ |
114 |
边文生 |
化学研究所 |
势能面构建及非绝热动力学;大气、燃烧和激光化学;量子化学理论和计算;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和计算;分子光谱,共振与反应碰撞 |
http://159.226.64.165/web/106470/home |
115 |
赵江 |
化学研究所 |
聚合物单链物理;聚电解质单链构象及离子分布;聚合物与界面相互作用及动态性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单链力学及流变学;聚合物材料非均匀性研究;单分子光谱及显微镜新方法和技术 |
http://polymer-dynamics.iccas.ac.cn |
116 |
王笃金 |
化学研究所 |
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
http://pmp.iccas.ac.cn/members/djwang.html |
117 |
刘志敏 |
化学研究所 |
基于CO2和生物质转化的绿色纳米催化;离子液体等绿色溶剂的性质研究;基于绿色溶剂的新型催化材料构筑 |
http://cit.iccas.ac.cn/yjdw/yjy/201308/t20130809_118545.html |
118 |
阳明书 |
化学研究所 |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多相多组分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加工和应用 |
http://polycomposite.iccas.ac.cn/ |
119 |
黄伟 |
化学研究所 |
界面与粘结功能材料 |
https://people.ucas.ac.cn/~0004870 |
120 |
赵彤 |
化学研究所 |
热结构材料及高技术应用领域的功能材料 |
http://tzhao.iccas.ac.cn/ |
121 |
宋延林 |
化学研究所 |
信息功能材料、光子晶体与应用和绿色打印印刷材料与技术研究 |
http://159.226.64.165/web/25353/12 |
122 |
张军 |
化学研究所 |
室温离子液体在天然高分子加工与功能化中的应用 |
http://jzhang.iccas.ac.cn/12 |
123 |
郭洪霞 |
化学研究所 |
软物质体系的多尺度模拟计算方法与应用;聚合物及其复杂体系的相行为和流变特性;双亲分子和生物膜的自组装及其物理特性;合成材料与生物材料的界面/液晶体系的取向反应和柱状介晶相的电荷输运 |
http://hxguo.iccas.ac.cn/ |
124 |
张志杰 |
化学研究所 |
含硅聚合物新材料 |
http://zhangzj.iccas.ac.cn |
125 |
宋卫国 |
化学研究所 |
纳米吸附和纳米催化 |
http://mnn.iccas.ac.cn/songweiguo/ |
126 |
徐彩虹 |
化学研究所 |
元素有机聚合物 |
http://chxu.iccas.ac.cn/ |
127 |
李春成 |
化学研究所 |
1.新型聚酯材料的研究; |
http://lichch.iccas.ac.cn/ |
128 |
刘瑞刚 |
化学研究所 |
天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性能纤维结构与性能 |
刘瑞刚,男,博士,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性能纤维结构和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科技部“863”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分子科学中心、天津市科委、企业合作研究等项目多项。作为研究骨干参加科技部“973”(2项)、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多项。 |
129 |
董金勇 |
化学研究所 |
烯烃聚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
http://fpo.iccas.ac.cn/ |
130 |
葛茂发 |
化学研究所 |
大气化学动力学、气溶胶物理化学、大气光化学、复合污染形成机理、环境催化与污染物控制技术以及纳米材料和水处理技术 |
http://gemaofa.iccas.ac.cn |
131 |
刘辉彪 |
化学研究所 |
无机/有机及共轭功能分子的聚集态纳米结构的构建与性能 |
http://liuhb.iccas.ac.cn |
132 |
上官棣华 |
化学研究所 |
新型识别分子的筛选、设计与构筑;分子探针的构建与应用;亲和分离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
http://acl.iccas.ac.cn/ktz/sgdh |
133 |
陈春城 |
化学研究所 |
环境光催化 |
|
134 |
王吉政 |
化学研究所 |
太阳能电池,光探测器,场效应管以及记忆器件方面研究 |
http://jizheng.iccas.ac.cn/ |
135 |
王树 |
化学研究所 |
共轭聚合物与生物检测 |
http://wangshu.iccas.ac.cn |
136 |
郑卫军 |
化学研究所 |
团簇的光电离、光解离、光电子能谱;团簇的化学反应;分子反应动力学,激光光谱;分子、自由基、团簇的基质隔离红外光谱;天体化学、天体生物 |
http://mrdlab.iccas.ac.cn/zwb/yjxz/ClusterGroup/index.html |
137 |
叶松 |
化学研究所 |
氮杂环卡宾催化;串联反应;协同催化;杂环化合物合成 |
http://lmrf.iccas.ac.cn/ys.html |
138 |
聂宗秀 |
化学研究所 |
生物颗粒(包括细胞、细菌和病毒)质谱分析;离子阱便携式质谱仪研制及质谱理论研究;活体质谱在线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小分子质谱分析 |
http://acl.iccas.ac.cn/ktz/znie |
139 |
刘琛阳 |
化学研究所 |
分子结构与流变性能的关系;分子流变学:探测链流变学方法;流变测量学 |
http://liucy.iccas.ac.cn/ |
140 |
何圣贵 |
化学研究所 |
团簇化学 |
http://shengguihe.iccas.ac.cn/52 |
141 |
张建玲 |
化学研究所 |
胶体化学、化学热力学和绿色化学的交叉研究,致力于超临界CO2、离子液体、聚乙二醇等绿色溶剂中有序聚集体的形成及结构与功能调控 |
http://zhangjl.iccas.ac.cn/ |
142 |
杜海峰 |
化学研究所 |
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应用;高效高选择性手性催化新体系;新的反应方法学 |
http://haifengdu.iccas.ac.cn/ |
143 |
史强 |
化学研究所 |
凝聚相体系的量子动力学;光电功能有机纳米结构的理论研究;生物大分子构象变化的动力学 |
http://qshi.iccas.ac.cn/ |
144 |
李勇军 |
化学研究所 |
低维碳纳米材料化学、新型碳功能材料 |
李勇军,男,汉族,1975年5月生,四川遂宁人。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1998年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2008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化学系作博士后;2008年9月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近十年来一直从事碳基π电子体系的超分子自组装与功能调控,致力于石墨炔的合成与功能化、石墨炔基复合材料在催化有机化学反应方面的应用研究。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Chem. Rev., Chem. Soc. Rev.,Acc. Chem. Res.,Adv. Mater., 等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所有论文近五年被他引3000余次。200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201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四),2013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 |
145 |
吴海臣 |
化学研究所 |
分析化学,纳米孔单分子技术 |
|
146 |
张关心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
http://dqzhang.iccas.ac.cn/25 |
147 |
王栋 |
化学研究所 |
表面纳米自组装结构的表征和结构调控以及功能器件的界面物理化学过程 |
http://mnn.iccas.ac.cn/wangdong/ |
148 |
邱东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生物医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先进原位结构表征技术 |
课题组主页 http://dqiu.iccas.ac.cn/ |
149 |
胡劲松 |
化学研究所 |
能源纳米材料 |
http://mnn.iccas.ac.cn/hujinsong/ |
150 |
王从洋 |
化学研究所 |
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方法学和功能有机分子的合成。如新型第VII副族(锰、铼)金属试剂、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反应性能研究 |
http://wangcy.iccas.ac.cn/home |
151 |
郭玉国 |
化学研究所 |
纳米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储能器件; 纳米体系离子、电子存储与输运;功能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 |
http://mnn.iccas.ac.cn/guoyuguo/ |
152 |
侯剑辉 |
化学研究所 |
高性能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合成、表征,以及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物理、器件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 |
http://houjianhui.iccas.ac.cn/ |
153 |
赵宁 |
化学研究所 |
高分子功能表界面材料、动态 |
http://jxu.iccas.ac.cn/31 |
154 |
曹安民 |
化学研究所 |
纳米材料表界面结构的控制及其在与能源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
http://mnn.iccas.ac.cn/caoanmin/ |
155 |
朱晓张 |
化学研究所 |
功能pi-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有机电子学;有机合成方法学 |
http://yjsb.iccas.ac.cn/zhaosheng/bd/zhuxiaozhang.htm |
156 |
文锐 |
化学研究所 |
界面电化学 |
http://mnn.iccas.ac.cn/kydw/yjy/201604/t20160401_330779.html |
157 |
陈建毅 |
化学研究所 |
二维纳米材料 |
http://liuyq.iccas.ac.cn/76 |
158 |
张科 |
化学研究所 |
活性/可控聚合反应;拓扑高分子的合成及应用;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 |
http://kzhang.iccas.ac.cn/home |
159 |
赵永生 |
化学研究所 |
基于低维有机晶体材料的纳米光子学 |
http://yszhao.iccas.ac.cn/home |
160 |
骆智训 |
化学研究所 |
介观凝聚态材料的结构与光谱学性能相关领域的研究 |
http://zxluo.iccas.ac.cn/ |
161 |
于萍 |
化学研究所 |
离子传输、电化学、活体分析 |
http://yuping.iccas.ac.cn/ |
162 |
姚立 |
化学研究所 |
超低场磁探测技术、分子和细胞的磁成像及相互作用等化学生物学与生命分析化学研究 |
http://yaoli.iccas.ac.cn/ |
163 |
刘冰 |
化学研究所 |
高分子胶体体系的相互作用与可控组装;智能响应材料 |
http://polymer.iccas.ac.cn/yjy/info/2019/13174.html |
164 |
董焕丽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
http://donghl.iccas.ac.cn/ |
165 |
狄重安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 |
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化学所工作至今,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曾以访问学者和高级访学者身份先后访问了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化工系。主要从事有机半导体的电荷输运调控与器件功能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在Acc. Chem. Res.,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为Adv. Mater. Tech.和J. Energ. Chem.期刊的国际顾问编委,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度)。 |
166 |
王炜罡 |
化学研究所 |
环境大气科学 |
针对我国大气环境面临高浓度气态污染物和细颗粒物共存而引发的区域复合污染问题,自主研发痕量气体及气溶胶成分在线检测、大气氧化过程模拟、颗粒物吸湿及消光特性表征等设备和手段,系统性开展大气氧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在挥发性有机物反应机制及对臭氧形成的影响,灰霾成因及人为气溶胶对于大气辐射的影响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
167 |
王其强 |
化学研究所 |
酰胺/胺类共价有机分子笼的构筑与阴离子胶囊化 |
http://lmrf.iccas.ac.cn/ |
168 |
郭云龙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http://liuyq.iccas.ac.cn/18 |
169 |
闫永丽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微纳光电子学 |
2008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2010年11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1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8年入选优秀会员,2019年获得基金委优青支持。工作以有机低维光子学材料与器件为导向,从微纳尺度物质结构属性和激发态物理化学属性入手,致力于研究有机微纳结构材料中的光子学行为,发展多种手段实现对光学信号的操控,进而设计不同功能的光子器件,发展微纳加工实现功能集成。在Nat. Comm.、Sci. Adv.、J. Am. Chen. Soc.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80多篇论文,部分工作发表后被RSC Chemistry World、Nanotimes、Wiley Materials Views、中国科学报等杂志以highlight的形式报道,两次入选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
170 |
史文 |
化学研究所 |
光学探针与成像分析 |
http://acl.iccas.ac.cn/ktz/mahm/ktzcy/ |
171 |
刘会贞 |
化学研究所 |
绿色溶剂体系化学热力学,绿色溶剂中分子组装与功能,绿色溶剂中催化反应与材料合成,CO2、生物质、芳香化合物催化转化利用 |
http://cit.iccas.ac.cn/ |
172 |
高蕻 |
化学研究所 |
气相分子反应动力学 |
http://honggao.iccas.ac.cn |
173 |
董原辰 |
化学研究所 |
框架诱导自组装,冷冻电镜 |
https://orcid.org/0000-0002-0653-7760 |
174 |
辛森 |
化学研究所 |
高比能金属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及电化学 |
http://mnn.iccas.ac.cn/guoyuguo/ry/xsyjy/201910/t20191008_518884.html |
175 |
林禹泽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 |
http://linyz.iccas.ac.cn/ |
176 |
盛桦 |
化学研究所 |
光催化与环境光化学 |
http://jczhao.iccas.ac.cn/49 |
177 |
付年凯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电化学合成 |
http://lmrf.iccas.ac.cn/document.action?docid=69597 |
178 |
江剑 |
化学研究所 |
运用统计力学/热力学理论以及人工智能模型,结合计算机模拟方法,理解/解决软物质界面体系中的科学问题,预测高分子材料宏观性质,助力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正向/反向设计。 |
www.jiangjlab.com |
179 |
郝伟 |
化学研究所 |
1. 基于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机理 |
http://lmrf.iccas.ac.cn/document.action?docid=90759 |
180 |
林龙飞 |
化学研究所 |
1. 废弃塑料转化利用 |
https://people.ucas.edu.cn/~linlongfei |
181 |
臧亚萍 |
化学研究所 |
单分子电子学与化学 |
http://iccas.zanggroup.org/%E8%AF%BE%E9%A2%98%E7%BB%84%E6%88%90%E5%91%98/ |
182 |
张闯 |
化学研究所 |
光化学、有机自旋光电子学 |
http://zhangc.iccas.ac.cn/ |
183 |
尤伟 |
化学研究所 |
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离子交换隔膜 |
http://people.ucas.ac.cn/~weiyou |
184 |
张一帆 |
化学研究所 |
光化学,光物理,共轭聚合物,有机半导体小分子,高分子物理化学 |
http://159.226.64.165/web/23503/69 |
185 |
杨国强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光功能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其作用机理方面 |
http://gqyang.iccas.ac.cn/ |
186 |
汪铭 |
化学研究所 |
活体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生物医学 |
http://mingwang.iccas.ac.cn/ |
187 |
白书明 |
化学研究所 |
激发态动力学的理论计算与机器学习 |
https://www.x-mol.com/groups/bai_shuming |
188 |
白昊天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共轭分子体系的生物电子应用 |
白昊天研究员于2017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香港科技大学(HKUST)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新型生物功能材料体系的设计、构建及功能应用研究。通过可控生物自组装体系的设计和构建,精准调控生物电子过程,发展了基于共轭分子的生物活性材料体系及其智能电子器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研究成果。近年来在Angew. Chem. Int. Ed. (3),Adv. Mater.,Sci. Adv.,Acc. Chem. Res.,ACS Nano,Research,Mater. Horiz. (2),Biomaterials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发表近50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撰写由John Wiley & Sons, Inc.出版的抗生素交叉科学专著独立章节,合作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 |
189 |
程靓 |
化学研究所 |
RNA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包括RNA修饰的化学调控与干预以及化学小分子对RNA的选择性识别等,主要是从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和分子机制出发,针对RNA中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现象,发展利用化学小分子直接干预RNA动态修饰的新型调控模式,实现活体细胞基因组中表观遗传学机制的人工化学干预。 |
http://lliu.iccas.ac.cn/RNA |
190 |
孟庆元 |
化学研究所 |
光化学有机合成 |
长期从事有机光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发展了若干个高效、高选择性、环境友好的光化学合成新策略。已在Sci. Adv.,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本课题组致力于发展新的光催化模式,协同过渡金属催化和有机小分子催化,研究有机合成化学中具有挑战性的化学反应,实现温和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
191 |
李骥堃 |
化学研究所 |
磁共振、光谱学、环境光化学 |
http://jczhao.iccas.ac.cn/68 |
192 |
朱铖 |
化学研究所 |
星际分子反应、月球空间风化 |
https://people.ucas.edu.cn/~chengzhu |
193 |
费华峰 |
化学研究所 |
功能高分子材料 |
http://zhangzj.iccas.ac.cn/99 |
194 |
孟磊 |
化学研究所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 |
http://liyf.iccas.ac.cn |
195 |
吕雪光 |
化学研究所 |
生物材料,药物递送,材料与生命界面相互作用 |
http://xueguang.iccas.ac.cn |
196 |
刘杰 |
化学研究所 |
控冰材料研究 |
http://liujie.iccas.ac.cn |
197 |
贾迪 |
化学研究所 |
多尺度自组装带电软物质——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应用 |
https://dijialab.org/zh/ |
198 |
符文鑫 |
化学研究所 |
低介电常数聚合物材料,功能有机硅材料 |
http://fuwenxin.iccas.ac.cn |
199 |
康欣晨 |
化学研究所 |
绿色溶剂性质及其在材料合成和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
http://hanbx.iccas.ac.cn/kangxinchen |
200 |
章宇超 |
化学研究所 |
光催化,电化学 |
http://159.226.64.165/web/23503/54 |
201 |
赵镇文 |
化学研究所 |
临床质谱,包括:1)质谱在活性脂质、功能蛋白、寡糖分析方法学及应用研究;2)质谱结合微透析在活体、原位、实时分析的联用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3)MALDI MS及及其成像(MSI)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 |
http://acl.iccas.ac.cn/ktz/zhaozw |
202 |
易院平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功能材料聚集态结构与光电机制的理论研究 |
|
203 |
郑健 |
化学研究所 |
新型碳材料的制备以及在电子、光电功能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
http://zhengjian.iccas.ac.cn |
204 |
周恒 |
化学研究所 |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
http://tzhao.iccas.ac.cn/32 |
205 |
张宗波 |
化学研究所 |
有机硅材料的合成及应用,并特别关注硅基特种涂层领域 |
http://caihong.iccas.ac.cn/80 |
206 |
王康 |
化学研究所 |
高性能发光材料与器件 |
http://kangwang.iccas.ac.cn |
207 |
郎双雁 |
化学研究所 |
1. 电化学反应界面过程的多维微观成像与定量解析研究;2. 固态电池多相界面过程失效分析研究;3. 基于X射线成像与谱学技术的电池界面过程原位研究 |
http://mnn.iccas.ac.cn/kydw/yjy/202401/t20240104_767223.html |
208 |
毛佳飞 |
化学研究所 |
动态核极化增强固体核磁共振的方法与应用;GPCR分子机制与药物开发 |
https://people.ucas.ac.cn/~0077670 |
209 |
徐艺 |
化学研究所 |
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电化学大气碳捕捉、氮气电化学还原 |
http://hanbx.iccas.ac.cn/xuyi |
210 |
许子豪 |
化学研究所 |
时间分辨光谱、激发态过程、光子学器件、光电转换材料机理等 |
https://people.ucas.ac.cn/~zxu |
211 |
谷战军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纳米材料 |
http://www.guzjlab.org/ |
212 |
孙宝云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碳纳米材料合成与应用,材料化学 |
https://people.ucas.edu.cn/~sunby |
213 |
晏亮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纳米医学、纳米生物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