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王老师;卢老师
电话:010-8825623488256298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寻访科学家精神——玉泉书院组织学生赴辽宁大连开展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 日期:2025-07-26
  • 3140

为激励国科大学子传承科学家精神,深刻领会“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时代使命,2025年暑假期间,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玉泉书院组织实践团队赴辽宁大连,开展了“寻访科学家精神,树牢科技报国理想”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共有30名本科生参加。专题实践活动得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探访化物所,感受“国家责”的千钧之重

7月15日,实践团队首站走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刘会娟首先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化物所的光辉历程,从“以国家目标为使命,创造多项全国第一”的峥嵘岁月,到如今“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全链条贯通式科研体系,并分享了“在世界前沿方向、国家重大需求中培养学生”的精英式人才培养理念,让同学们对一代代化物所人的家国情怀有了深刻感悟。

图1:实践队在大连化物所合影留念

随后,同学们深入走进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顶尖研究组。在李灿院士研究组,充满诗意的“液态阳光”科学构想让大家眼前一亮,该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为保障国家“双碳”目标与粮食安全开辟了全新赛道。在刘中民所长领导的研究组,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世界闻名的甲醇制烯烃(MTO)技术,更对其引领的从“逐级放大”到“实验室-虚拟工厂-实体工厂”的智能化研发新范式印象深刻。在李先锋副所长研究组,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功率密度提升一倍、成本降低40%的重大突破,展现了解决新能源并网难题的坚实“中国方案”。

 

图2:同学们认真聆听各研究组负责人的介绍

当天下午,一场由张东辉院士主讲的“从量子反应动力学到AI4S”学术报告,将实践活动推向高潮。张东辉院士将理论研究比作是为化学反应拍摄“原子级别的高清电影”,并生动阐释了理论与实验“完美握手”的至高境界。他所展示的人工智能将科研周期从“年”缩短到“天”的革命性前景,极大地开拓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在随后的参观中,同学们还了解到化物所在生命分析、健康诊疗、公共安全等领域的诸多“润物细无声”的科技应用,直观体会到深邃的基础研究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强大引擎。

图3:同学们在聆听张东辉院士的专题报告

走进能源学院,追寻科技自立自强的脉搏

7月16日,实践团队来到位于英歌石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在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黄延强副所长研究组的科研人员介绍了其团队如何围绕航空航天、清洁能源、CO₂资源化利用三大国家战略任务,进行“负载型高分散金属催化剂”的研发。在动力电池化学研究中心,吴凯丰研究员团队通过“高熵溶剂化结构”等底层理论创新,成功攻克了锂电池低温性能急剧衰减的世界性难题,为我国极端环境下的高端装备装上了强大而可靠的“中国心”。在氢化物能源研究中心,张东辉院士团队围绕“氢化物”展现的“一核多用”巧妙布局,让同学们领略到基础物质研究在储氢、人工固氮、固态离子学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巨大潜力。

 

图4:同学们积极参观能源学院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仪器

下午,王方军研究员带来了关于《极紫外激光解离质谱》的精彩报告,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利用大科学装置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精准解析,展现了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应用前景。

图5:同学们在聆听王方军研究员带来的专题报告

从肖建平研究员组面向未来的“AI+催化”智能平台,到仪器分析化学研究所服务国计民生的各类“火眼金睛”,一天的行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大的基石。

图6:实践团队在国科大能源学院合影留念

回望百年旅顺,砥砺复兴之志

7月17日,实践团队前往旅顺,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旅顺博物馆,详实的史料无声地再现了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的屈辱历史;在日俄监狱旧址,阴森的牢房与冰冷的刑具控诉着侵略者的滔天暴行,也见证了革命先烈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万忠墓前,全体成员肃立默哀,深刻悼念在甲午旅顺大屠杀中遇难的两万多名同胞。历史以沉重的方式警示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落后就要挨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图7:实践团队成员在旅顺博物馆门前合影

傍晚,当实践团队返回繁华的东港海滨,看到海鸥自由翱翔,市民悠闲漫步,眼前和平安宁的景象与旅顺的沉重历史形成了强烈对比。同学们在时空的对话中深刻感悟到,今日之繁荣幸福,正是建立在无数先烈的牺牲与奋斗之上,更离不开一代代科学家以科技力量为国家安全筑起的坚固屏障。前两日所见的种种科技创新成就,正是对百年国殇历史最有力的回应。

图8:同学拍摄的东港海滨海鸥

三天的实践,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从大连化物所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到能源学院师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再到回望历史油然而生的时代责任感,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每一位国科大学子。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夯实学业基础,砥砺前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文/图 大连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