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进一步传承科学家精神,教育引导本科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2023年7月10日至14日,在本科部组织下,30名本科生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传承科学家精神”暑期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听取主题报告、参观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并参与座谈交流会等。
7月11日上午,专题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党委书记窦忠、纪委书记李晋芳等领导老师出席启动会。中心党委书记窦忠首先致欢迎词,他对同学们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国家授时中心作为“我国唯一、全面研究时间频率的科研机构”的独特性和“应国家需求而生、而发展”的发展历程。随后,中心主任张首刚研究员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把时间掌握在中国人手里》的主题报告,对国家授时中心“产时、守时、授时、用时”能力的详细介绍,展示了国家授时中心“全球最完整的授时体系架构”的实力。接着。罗近涛研究员以《奇妙的脉冲星》为题,简述了脉冲星的奇妙之处和守时方面的作用,告诉同学们“射电天文结合了工学界方方面面的顶尖技术”。最后,全体同学前往时间科学馆参观,实地了解古今中外测时和授时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党委书记窦忠讲话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研究员作报告
罗近涛研究员作报告
参观时间科学馆
参观时间科学馆
与国家授时中心领导老师合影留念
7月11日下午,原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台长漆贯荣研究员为同学们带来了《无私奉献 科技报国》的专题报告,回顾了国家授时中心从零开始的建设历程,介绍了中心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努力承担并做好几项重大任务的情况,激励同学们要时刻响应时代要求和国家需要,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工作中。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走进时频基准室和频标实验室,观摩了相关科学装置,学习了它们的运行方式。晚上,授时中心七位青年科学家与同学们进行座谈,交流学习及科研的经验,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并在专业选择上分享了许多感悟。
漆贯荣研究员为同学们作专题报告
与青年科学家交流
7月12日上午,国家授时中心董瑞芳研究员结合最尖端的量子时间同步和光纤光频传递技术,为同学们作了《奋发有为,勇做新时代先锋》的主题报告,用“授时人”的新时代西迁精神、科学家精神激励同学们实事求是、科学报国。接着,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卢晓春研究员做了关于导航业务工作的报告,介绍了国家授时中心导航工作的平台基础及发展方向。
董瑞芳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卢晓春研究员作报告
当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了群山间的昊平观测站,了解了观测站进行卫星信息质量测评的先进技术和具体流程,并积极地体验了利用40米大天线评估一颗北斗卫星信号质量的过程。
参观昊平观测站
7月13日,同学们乘车前往位于蒲城的授时部参观学习。上午,同学们来到了位于长波授时台旧址上的“坚守使命·为国授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了解了授时台在国家急需时如何站出来,为科研提供精确的时间支持,并深入地下旧址,一览雄伟的振荡器、集成天线等,实地感受老一辈“授时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的奋斗精神。下午,同学们来到位于蒲城金帜山上的短波授时台旧址,在时间博物馆中回顾授时台建设、使用的峥嵘岁月,然后走进在山洞里的第一代短波授时台,在发电机与天线开关间亲身领略了当年科研人员“为国授时·坚守使命”的精神。
参观“坚守使命·为国授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参观合影
当日晚,同学们参加了此次实践的分享交流会,这也是本次专题社会实践的最后一个活动。同学们畅所欲言,从“时间”概念的全新认识、专业知识上的收获,到对科技报国精神、坚守精神的探讨,无不感动于“授时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充实的精神世界。最后,一些研究生和博士生学长、学姐也与同学们交流了学习的感悟。
分享交流活动感受
分享交流活动感受
随着7月14日早晨开往西安北站的大巴车的启动,此次“传承科学家精神”专题社会实践圆满结束。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增进了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了解,更感悟到老科学家们“就算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也要搬出一座天文台”的背后闪闪发光的“326精神”、“CAPS精神”。相信这些精神将一直激励着同学们,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在科技报国之路上走出更坚定的步伐。(文/段隐轩 图/丁玥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