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科学讲座】刘景富:环境中的纳米物质

    2017年11月16日晚7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III第102讲在玉泉路校区阶一4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景富研究员。讲座的主题是“环境中的纳米物质”。刘老师从什么是纳米物质开始讲起,通过详细解释分析水喝大气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纳米物质以及它们的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有什么,介绍了纳米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应用。

    讲座开始,刘老师首先解释了什么是纳米物质。纳米物质,顾名思义,是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而构成的材料(物质)。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刘老师以他本人所在的研究组为出发点,为我们介绍了相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刘老师介绍,一种最典型的纳米物质就是纳米银产品。纳米银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用纳米银和精梳棉纤维制成的棉袜,具备很好的抗菌防臭的效果。另外,纳米银粒子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使其在微电子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纳米银粒子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使其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用途,如表面增强拉曼应用、医学应用等。然而,纳米银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增加了其向环境释放的机会,其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成为纳米污染物,纳米银的环境过程与归趋影响着自然生态与人体健康。刘老师所在的研究组发现了纳米银和银离子在环境中互相转化的新机理,为进一步揭示纳米银的环境归趋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最后,刘老师热情地邀请同学们加入他所在的课题组,平时可以去参观学习实践,还告诫同学们要积极地参与科研实践,刚翻了解各个学科分支的情况,实践才能出真知。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文/冯显然 图/包浩然 来源 国科大记者团)

刘老师为同学们做精彩报告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与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周琪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天文、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与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提供丰富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