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科学讲座】刘昶:人生得一好问题足矣

2017年9月28日晚7点,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Ⅲ第89讲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五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传感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入选者刘昶老师主讲。刘昶老师以好问题的寻找、锁定、解决为引,并以身边科学工作者及名家轶事为例,向同学们具体生动的阐释了“二十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和值得献身的技术难点”这一讲座主题。

“二十个问题,让你的人生尽早入味”,讲座一开始,刘昶老师此次报告的副标题便吸引了在座同学们的目光。副标题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曰“智-奋-勇-恒”。“这是我三十年来,从事研究的心得体会”,对于此次讲座的意义,刘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希望三十年前的我也能听到一场这样的讲座。”

紧接着,刘昶老师就达到技术终极的鉴定标准,即“技术要做到什么程度”这一问题展开他的此次讲座内容。这同时也是解决“问题”时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对于你所持有的技术,第一,要在一个拥挤的市场,找到并替补一个空白;第二,你必须证明你的前沿技术见底——成熟可行,可生产,值得投资”。对于技术的不可复制及不可替代性,刘昶老师也强调说,“你应该证明这项技术世界上只有你行、你确实行。” 刘昶老师以自己主要的研究领域——芯片为例,对比同时代中美两国的技术发展,并概括地介绍了苹果公司产品零部件生产的具体要求,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科学—技术—产品”这一过程的演化递变特征。

讲座期间,刘昶老师向同学们着重介绍了神经仿生传感器,这也是他目前判定为“好问题”的研究课题。“神经是世界上最好的传感器”,刘昶老师略显激动地说,“我希望知道它的工作原理与制作方法,揭开它的谜底”。现代电子技术所应用的传感器以及各种器件优劣的标准取决于它们的精密性、灵敏性,以及是否具有宽范围、低耗能的特点。而区别于目前所有研制的电子器件,人的神经传感具有依靠脉冲进行计算、以分子作为扩散介质而非电子,以及其它待科学家研究的独有性质。这些对于刘昶老师目前从事的微机电系统研究有很强的启发作用。刘昶老师也提到了著名的摩尔定律,尤其是它在预言未来研究发展中变现的卓越才能以及它在现如今对于人们的启迪作用,“知道五十年以后一定发生的事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人们可以因此做出许多非凡的事情。”

最后,刘昶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眼中的十个科学问题,以及十个值得解决的问题,包括“像人眼一样的相机能否被设计出来”“人工智能能否自动合成商机吗”“时间是什么”“教育能不能完全个性化和定制化”等,问题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刘昶老师也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想法,并诫言“迷茫,愿景,理想不是‘问题’”。“人生得一好问题足矣”,刘昶老师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此帮助同学们找到为之投身研究一生的问题。

“科学是一场比赛,有输赢的比赛,”刘昶老师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这样告诉在座的同学们,“前沿既不美好也不温暖”。在自己从事的科学领域中找到一个好问题,并且成功地解决它,这其中每一步都带有竞争性质,包括国与国之间、研究团队与团队之间。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研究中“问题”一次的深刻内涵。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文/雷明宇 图/包浩然  来源 国科大记者团)

                                 

主讲人介绍:

刘昶,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传感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 集成微加工,精密仪器。主要科学贡献包括: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领域教授,仿生薄膜电子器件等。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与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周琪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天文、电子信息工程、环境九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与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提供丰富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