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晚7点,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IV第76讲在玉泉路校区阶一三教室成功举办,这次做客讲座的是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李峻柏研究员,李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分子组装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的讲座,让大家收益颇丰。
讲座一开始,李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分子组装的概念,“分子组装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在本体或界面上,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形成有序的组装体,通常情况下分子能自发形成有序组合体的过程称为自组装。分子组装是构建新材料的重要途径。”在仔细地剖析了分子组装的概念之后,李老师以生物体为例,向大家介绍了由小到大的分子组装,从小分子到细胞器,从纳米尺度到微米尺度,再到宏观尺度。生物体包含了各个尺度上的分级组装结构,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典型的自组装过程。
在简单地介绍了分子组装的概念后,李老师向大家重点讲述了胶束的相关知识。“在水溶液中,两亲分子尾与尾相连,头部基团朝外形成有序的组合体就是胶束。其中,两聚体和三聚体是最常见的胶束。”脂质体是最典型的胶束,李老师通过介绍脂质体的分子组装过程,让大家对胶束最典型的体系有了较好的认识。
在谈到化学与生物学的关系时,李老师这样说:“很多生物的发现都是由化学家开始的,例如DNA双螺旋结构、蛋白质的研究等等,化学与生物学永远都是分不开的,两者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化学家可以在生物的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以至于多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都颁发给了生物领域的科学家。”
紧接着,李老师介绍了自己课题组之前做过的关于脂质体的研究工作。李老师课题组通过模拟细胞膜的形成过程,将磷脂与蛋白质按一定的次序有序地层层组装,通过超分子组装,可以形成高度有序的结构,这种层层组装得到的磷脂与蛋白微胶囊,完全可以由人为控制组装,可以达到最接近细胞膜的结构。很多药物都是脂溶性的,而这种胶囊则可以有效地包裹这些脂溶性的药物,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这种脂质体药物载体具有稳定性好、生物兼容、药物定点释放和可降解的特性,可以有效地运载药物到相应部位后释放,从而发挥药效。
李老师课题组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目前特别火的联合光疗。基于尽量减小药物对身体的上海,而更多的借助辅助手段的思路,李老师的课题组在光热和光动力治疗相结合、光热治疗和化疗相结合、光动力治疗和化疗相结合等方向做出了突破性的工作。这种光疗法采用红外光,光线可以深层穿透人体达到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小,毒性较低,光照时间和区域可控,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癌症的手段。
最后,李老师还介绍了课题组关于二苯丙氨酸有机凝胶及其在生物识别方面的应用的研究,鼓励同学们向自然学习,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汲取智慧。(文/张旭升 图/曲云鹏 来源/国科大记者团)
李老师讲座
延展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与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周琪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六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与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提供丰富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