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 晚7点,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的阶一五教室中,冯蒸教授将要给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演讲,那就是《红楼梦》与北京方言研究。
冯蒸教授早早地来到了阶一五教室来准备演讲,同学们被老师的激情所感染,都对讲座充满着期待。
讲座伊始,冯教授就开门见山地说明了北京话濒临危机。随后冯教授给出了普通话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因为大多同学潜意识中普通话几乎等于北京话,所以同学们大多难以意识到北京话的危机。
随后老师请同学们思考北京话与普通话不同的地方,并举出例子,同学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冯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今儿几儿了”,同学们哄堂大笑。原来这个意思是今天几号了的意思。可是不是北京的土著同学大都听不懂。
切入正题,冯老师讲到红楼梦是最正统的北京话,随后,老师列出了今天的讲座大纲供同学们思考。
冯老师强调,红楼梦曹雪芹的前80回虽然受到盛赞,但是后续的40回的北京话更加正统,而前80回是掺杂各地方言如扬州话、江苏话等。随后老师便讲了红楼梦的中的北京话,如揉搓、偏了、待见、撺掇、作死、素昔等等。
谈到北京话不得不谈到北京的胡同文化,正是因为胡同的北京文化才孕育了有趣的北京话。
最后老师欢迎大家提问题,一位同学提问了关于北京话四种分片方式的问题,这个问题马上引起了老师的兴趣,老师说,北京话分为北京话和北京官话,从东北到河北,都有不同,而且北京话各个时期都有不同。北京话和河北话都不同,这是因为北京受到统治是有关系的。(文/许潇阳(本文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 图/李振瑜)
图为冯老师正在进行讲座
图为同学们在讲座结束后踊跃提问
主讲人介绍:
冯蒸,著名音韵学家,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音韵学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代表性论著有:《汉语音韵学论文集》(1997)、《〈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五代宋初重纽韵演变》(1998)、《论汉语上古声母研究中的考古派与审音派:兼论运用谐声系统研究上古声母特别是复声母的几个问题》(1998)、《论〈切韵〉的分韵原则:按主要元音分韵,不按介音分韵》(1998)、《论〈切韵指掌图〉三/四等对立中的重纽和准重纽》(2001)、《冯蒸音韵论集》(2006)、《藏文sdod与汉语“辍”》(2007)等。和潘悟云教授合译有《原始汉语与汉藏语》(1995)。主编《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卷》(1991)
延伸阅读:
“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本科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而设置的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文化三个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地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艺术或人文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做主讲人,致力于国科大本科生艺术与人文修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