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詹启敏院士做客中国科学院大学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以“上课”的形式为同学们讲授了精准医学的相关知识,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使同学们对精准医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讲座的前半部分,詹院士主要讲述了医学与科学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医疗现状。讲座一开始,詹院士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给同学们做讲座,我还是站着更合适。我坐着更像是作报告,站着就像是老师给同学们上课。我当初刚毕业时就是当老师的,现在又重操旧业了。看到台下的你们,让我找回了青春的感觉。”
接着,詹院士具体地阐述了我国对先进医学、精准医学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中,距2020年的全民面小康已不到五年,而要做到全面小康,全面健康是必需的。但现状是残酷的:95%左右的药品、设备、护理指南等的知识产权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中国要想使用必须缴纳巨额费用,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大笔医疗费用最终都流向了国外。“所以,要想最终解决中国的医疗难题,关键还是靠未来的你们,以科技创新来推动医疗发展。如果我这个讲座,会对未来的你们中从事医疗有关行业的同学有些许启迪作用,那这个讲座就不是白做的。”
随后,詹院士简要讲述了中国健康领域面临的挑战。生存环境的恶化,重大疾病的危害严重,健康与疾病数据不全等问题亟待解决。由此詹院士引出了大健康策略的概念:从个人健康,民族健康,社区健康,医院管理,健康产业,健康保险等多个方面关注全民健康。然后,詹院士阐述了卫生健康事业的四个核心:疾病预警与监控,临床治疗,健康管理与服务和医学科学研究。在此,詹院士再次提出:“医学科学研究是卫生健康事业的基石。从医学百年发展史来看,医学的发展史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史一步步推进的。要想医学发展,必须有科技创新作为支撑。”
讲座的后半部分,詹院士系统地讲解了精准医学的相关知识。詹院士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精准医学的内涵是什么?为何现在推动精准医疗?“精准医学就是根据换着的临床信息何人群队列信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等技术十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通俗地讲,就是让病越治越准。”接着,詹院士便举了现在的肿瘤治疗作为例子:假如有A、B、C、D、E五位肿瘤患者,他们的癌变细胞是不一样的,但通过现在的诊断手段诊断出来他们的症状是一样的,所以现在的医生就给他们用一样的药,但这个药只对A、B的癌变细胞有效,对C只能起抑制作用,对C、D甚至会起到反作用。精准医疗,就是要查出来这五位患者的病症都是不一样的,分别采取治疗手段,精确地治疗每一位病人。“现在推动精准医疗发展,是因为现如今的技术手段,如蛋白质组、代谢组、手术导航等技术,已经足以支撑精准医学的发展。”詹院士解释道。
随后,詹院士讲解了精准医学的几个部分。预防层面需要对易感人进行确认并重点预防,诊断要做到对疾病尽早、尽可能精确地诊断,治疗要做到靶向精准治疗。讲解过程中,詹院士特别强调了基于医疗健康的大数据对于精准医疗的重要作用,呼吁更多的信息、电子、网络方面的人才共同建设保卫人类健康的健康大数据网络。
最后,詹院士对精准医学以一张简明的ppt做了精要的总结,本次科学前沿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朱璟 图/朱璟 来源/国科大记者团)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与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周琪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六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与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提供丰富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