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晚七点,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III第10讲在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一5教室举行。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聂广军研究员做客本场讲座,主题为“纳米医学能为精准医学贡献什么”。本次讲座由2014级本科生董亦楠同学主持。因本次讲座正值感恩节,同学们以自制的五彩火鸡表达对主讲老师的诚挚感谢,并送上了节日的祝福。
纳米医学与精准医学都是当今十分热门的研究方向,聂老师选取二者为讲座主题,对二者分别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强调了二者间的关系,重点说明了他的课题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实例。
聂老师认为,精准医学作为一种考虑个人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个体化差异,用于疾病的防御和治疗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将个体化治疗和大样本人群相结合,对一种疾病的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从而实现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提高了疾病诊治和预防的效益,是应对人类疾病和健康的挑战的有效手段。自美国提出和发展精准医学起,精准医学多与基因测序、肿瘤和个性化等前沿名词挂钩。在国内,精准医学也受到重点关注,被列入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
与精准医学相比,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相互作用、组成、特性与制造方法的纳米科学,则有着更长的发展历史,其交叉学科特征也更为鲜明。其展现了物理、化学、生物及材料多门学科在纳米尺度上的交叉融合,最为瞩目的则是纳米生物学及纳米医学。纳米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避免潜在的纳米毒性,更有助于为各种疾病的不同状态设计更好的纳米药物。相对传统的临床用药,纳米药物更具特征性,即靶向作用,并至少在一维上为纳米尺度,其作用效果也更加明确。从而,纳米医学的应用十分有效。
聂老师比较了纳米医学与精准医学的异同点,重点说明了二者的交叉融合之处。精准医学的致力于将“正确的”治疗方式,在“正确的”时间,作用于“正确的”病人。聂研究员进一步解释了何为“正确的”,即:使用准确设计的药物,给早期诊断的病人的某一目标位置用药,并获得可控的药物作用。这就是未来药物——纳米药物的实际工作方式。
针对现有肿瘤疾病及肿瘤治疗方式,聂老师的课题组应用纳米医学及精准医学,对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研制有效的纳米药物,主要用于改造现有药物,减弱毒性或增强药效。聂老师主要介绍了其课题组使用多肽分子作为药物载体改造药物的实例。基于多肽分子在生物体内的生物特性,构建合适和多肽链,使其成为两性分子,从而使该种多肽分子相组装,形成可携带药物的球状结构。在药物与多肽相结合后,所形成的的新化合物在注入实验小鼠体内后,可以有效地集中到肿瘤器官附近,从而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并提高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
聂老师将其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总结为:以调控肿瘤微环境、实现肿瘤治疗为目标,围绕其进行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功能整合、纳米材料代谢行为和生物安全性评价以及针对微环境进行调控,实现抗肿瘤作业,药效评价。
之后,同学们对聂老师报告中的细节部分进行了提问,得到了耐心详细的解答,讲座至此圆满结束。(文:柳超 图:徐月 来源:国科大记者团)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和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高鸿钧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六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和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提供更丰富的判断依据。
聂广军研究员精彩讲座
现场同学提问